海聲華德福教育 Hai Siann Waldorf Education: 《捉迷藏》 文- 張宜玲校長 / 圖 - 林心智老師

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捉迷藏》 文- 張宜玲校長 / 圖 - 林心智老師


《捉迷藏》是海聲人智學教育基金會的第一本出版品,由宜玲校長執筆,文字溫暖深刻,有許多作者的親身經歷和分享,以及心智老師為捉迷藏而創作的一系列畫作,創作豐盛,值得收藏。


簡介|

原來,捉迷藏是可以玩一輩子的遊戲。
但是,捉迷藏背後的意義?您了解嗎?
小時候,我們都玩過捉迷藏,在捉與藏之間,有著耐人尋味的深意,一直到了我們長大之後,我們從未放棄在捉與藏之間嬉戲。《捉迷藏》一書,從兒詩開始,一路沿著哲學、心理學和文學的角度來探討:捉迷藏的原義、象徵和引申的意義。
這是一本適合大人閱讀的繪本,讓我們一起藉由──作者對於捉迷藏親身經歷的童年往事及教育現場觀察的點點滴滴和領悟,一起來了解捉迷藏的本質和蛻變。



內文搶先看|

一塊布,掀開一生 玩捉迷藏的序幕。
出現與消失 驚喜與失落
三個月的小孩子,如果你跟他玩躲貓貓的遊戲,只需一塊布,他的眼神就會開始找尋你,消失一下,又轉回來,一塊布像是舞台的布幕,拉上拉下,拉左拉右,嬰兒的眼睛隨你拉來拉去,消失出現,出現消失,這樣子可以玩很久⋯⋯
發展心理學家Maura(1966) 認為: 嬰兒的躲貓貓,是發展自我認同過程的一部分。他提醒我們不要將孩子的第一個遊戲,視為微不足道。

記得小時候,媽媽很喜歡跟我玩捉迷藏,有時候她只是把燈關掉,她會在我的聲音漸急促時,把燈打開,我看見她,雀躍地飛奔向她,她總一再跟我玩黑暗與光明的遊戲。


捉迷藏》Hide And Seek定價:380元
詳情請洽:waldorf.hs.es@gmail.com 海聲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04-26565711轉31

1 則留言:

  1. 《捉迷藏》讀後心得
    林芳瑜/海聲老師

    閱讀完宜玲校長所寫的《捉迷藏》一書後,勾起了我昔日帶班的美好時光。一年前我是個帶班導師,去年夏天我帶的六年級孩子們畢業了,我們在其中一個孩子家裡舉辦謝師宴。活動到一半,有孩子提議來玩捉迷藏,孩子們邀請我一同參加遊戲,此時我感慨的對他們說:「老師已經好久沒有玩捉迷藏了,你們知道我上一次玩是什麼時候嗎?是我自己小學六年級畢業典禮那天,那時我們全班在校園裡玩最後一場遊戲就是捉迷藏。」上一次的捉迷藏是我告別童年的最後一場遊戲,這一次的捉迷藏是我卸下導師一職,陪伴他們的最後一場遊戲。在捉與藏之中,我回憶起和他們相處的時光,我很高興孩子們邀請我玩這場遊戲,因為在孩子心中,我不僅是老師,也是他們的玩伴,而我很樂意成為他們的玩伴。

    我很喜歡《捉迷藏》,一書裡其中的一個主題-沒人尋你時,讓我第一次體驗到空無的感覺。這是所有玩過捉迷藏的人都體驗過的感覺。成為躲藏者,往往想盡辦法躲在最陰暗、最隱密的角落,希望大家永遠都不要找到他,但是當聽到外面的人聲越來越多時,又渴望被找到,當被尋著時,反而有渾身舒暢、重見光明的感覺。

    其實陪伴孩子成長也很像在和他們玩捉迷藏,捉的是什麼? 捉的是孩子的心。有時孩子明明就在眼前,但總覺得離我很遙遠,我無法與他對話,無法與他目光交會,無法了解他。而躲藏的孩子,躲避老師的眼神,躲避老師的關心,看似刻意躲避,其實他們心裡是孤寂的,他們渴望被看見、被尋著。當老師費盡心思,一點一滴的與孩子建立情感,終於在某一天,當孩子用一雙明亮且充滿信任的眼神看著我時,那一刻開始,孩子不再封閉自己,變得更有力量、更有自信。而我也欣慰地想著:「孩子,我終於捉到你了」,於是在捉與藏的歷程中,我們一起編織了一段難忘的故事。

    捉迷藏不僅是兒戲,這一生有太多時候在和自己玩捉迷藏,和別人玩捉迷藏。感謝《捉迷藏》一書的啟發,使我從簡單的捉迷藏遊戲裡,更清晰的看見了我的生命任務,原來成為一個老師,就是期盼能將孩子一個個尋著,看著他們不再躲藏,更堅定地做自己時,就是老師最大的安慰。

    回覆刪除